在地農產新價值!慈濟大學USR計畫創造永續生活的實踐力

活動概述

113年10月24日至27日,為期四天的第三屆「花蓮食農博覽會-從洄瀾到黑潮」於花蓮文化創意園區熱鬧登場。本屆博覽會由花蓮縣政府主辦,主軸聚焦於「永續漁業」與「食魚教育」,並進一步推動海洋保育。透過系列展覽與互動活動,博覽會匯集眾多致力於食農永續的單位及專家,吸引了大量關心環境保育與農業發展的民眾參與。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受食力媒體邀請,聯合「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及「農業生醫研究室」攜手參展,以豐富的展示內容與創新體驗活動,向大眾展示如何將合作經濟、農產加工及部落產業加值融入在地社區,推動永續發展。

展區內容亮點

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此次展區的設計,透過實物展示、文字說明及互動導覽,立體呈現「合作經濟」的理念,讓民眾了解合作社的運作與精神,並帶領他們認識「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在花蓮社區的成果亮點。展區內展示了紅葉部落長者福利雞蛋、光復柚農的有機文旦、支持花東在地生產與加工的有機雜糧飲品、以及里山倡議的林下經濟產業。這些展品不僅展現了花蓮各社區特色農產品的多樣性,也傳遞了珍惜資源、支持在地的理念。

同時,合作社每月定期舉辦的小市集,也在展會中受到廣大關注。這些市集活動透過串聯在地生產者與消費者,實現了支持當地經濟、降低運輸成本、縮短食物供應鏈的目標。參觀者還可以了解到合作社內提供的修鞋服務,這項惜物愛物的服務讓人們重新思考物品的價值,推廣了資源再利用的永續理念。

部落產業加值:社區農產加工的新契機

本次博覽會中,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特別強調「部落產業加值」,協助花蓮在地的部落發展農產品加工,提升產值、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透過農業生醫研究室的技術支持,加工後的部落產品不僅獲得更高的經濟價值,也具備了市場競爭力。例如,貓公部落的滸苔煎餅、織羅部落的葛鬱金粉圓、佳民部落的雨來菇(葛仙米)珍珠及其在美妝保養品上的應用,都是將當地特有資源進行創新加工的範例。這些產品在展會上備受關注,吸引了許多業界人士的探討與交流,為未來的部落產業加值發展奠定了基礎。

DIY體驗活動:深度參與與創新連結

博覽會期間,每日的DIY體驗活動成為展區的亮點之一,四天共設計了四種不同主題的體驗,涵蓋美容保養、飲品製作、食品加工等多元內容,並結合在地特色,滿足了不同年齡層的需求:

  1. 第一天 – 美容保養DIY
    體驗內容包括「蘆薈保濕乳液」與「香草美白面膜」,這些產品均為佳民部落所研發,以在地的多肉植物與香草植物為主要原料。活動中,參加者親自體驗從配方到調製的過程,了解如何結合植物的天然功效製作保養品。該活動廣受女性參與者歡迎,她們在體驗後表示,這些保養品既天然又實用,且增添了日常護膚的樂趣。
  2. 第二天 – 珍珠飲品與防蚊產品DIY
    「爆漿珍珠漸層飲料」與「香草防蚊藥膏、防蚊液」的製作過程則為佳民部落的另一研發成果。利用雨來菇製作的爆漿珍珠,再搭配天然色素調配成層次分明的飲料,引得年輕族群和親子家庭爭相嘗試。同時,香草防蚊產品則是針對花東地區小黑蚊的問題,讓民眾在了解植物驅蚊效果的同時,也學會了製作簡單實用的防蚊用品。
  3. 第三天 – 柚子果醬DIY
    此活動以光復鄉盛產的有機柚子為原料,教導參加者如何製成果醬,並探討食材的保存及剩食利用。許多參與者表示,這不僅讓他們學會了製作果醬的方法,也讓他們更加了解當季水果的價值與應用。
  4. 第四天 – 手搓愛玉DIY
    愛玉DIY體驗吸引了親子家庭的踴躍參與,透過手作愛玉的過程,孩子們不僅享受了手工製作的樂趣,也學習了關於愛玉樹的知識。此活動也希望宣傳有機小農的產品,讓健康的甜點進一步融入家庭生活。

活動體驗場場爆滿,雖然體驗名額限制在10人,但許多民眾仍願意旁聽、學習並積極參與提問,這充分顯示出活動的吸引力與價值。

特色產品與宣導

除了DIY體驗活動,展區中特別展示並提供分享的滸苔煎薄餅,這款煎餅不僅口感特殊,且兼具宣導在地資源應用的意義。現場也販售有機柚子霜淇淋,由於口味清新且價格實惠,霜淇淋每天不到下午四點便全數售罄,成為攤位的熱門產品之一。

媒體報導

此次活動得到了媒體的高度關注,慈濟大學的記者全程採訪報導,不僅親自體驗DIY活動,還專訪了活動團隊及民眾,讓活動在校內外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地方新聞廣播電台也關注本單位此次的展出成果,讓本次參展的意義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影響力與未來展望

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透過此次博覽會,不僅提升了合作社產品的知名度,並藉此平台匯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為未來的合作交流打下基礎。展會讓我們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食農永續推廣單位及專業人士,透過彼此的交流與學習,共同探討農產加工、合作經濟、社區發展的實踐經驗,進一步加強彼此在永續發展議題上的連結。

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及農業生醫研究室,未來將持續深化部落農產品的加值計畫,推廣技術轉移至社區,並持續支持當地農業發展,讓合作經濟的理念深耕在地。透過與業界、學術及社區的聯合努力,我們希望能在推動農業永續、社區經濟發展的路上,為花東地區注入更多活力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