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小市集年初首登場!低碳稻米試吃受歡迎,音樂表演營造永續購物氛圍

本年度第一場次的食在小市集於2 月 21 日在慈濟大學中央校區東川堂 熱鬧登場,當天為慈誠懿德日,小市集吸引了來自全台的慈懿爸媽、學生、在地小農與社區居民共襄盛舉。除了提供豐富的友善農產品與手作商品,現場更有 低碳稻米試吃活動,讓參與者親身體驗永續農業的美味與價值。此外,學生帶來的 現場鋼琴演奏,為市集增添溫暖而悠揚的氛圍,使這場小市集不只是交易平台,更是一場綠色生活的交流與實踐。

低碳稻米:從產地到餐桌,友善環境與農民

本次市集特別推出的 低碳稻米,由 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 與 吉安水稻小農 攜手推動,旨在透過 低碳種植技術,減少農業碳排放,實現環境友善與農民收益兼顧的雙贏目標。

這項計畫採用 環保署 AMS-III.AU 水稻耕植技術,透過調控水田灌溉方式,降低甲烷排放,並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促進農業的 永續發展。

此次試吃活動不僅讓消費者品嚐到來自友善農田的香 Q 米飯,也向大眾傳遞了 透過選擇支持永續農業,實現環境保護 的理念。許多民眾在試吃後,紛紛對低碳稻米的口感與種植方式表示肯定,顯示低碳農業正逐步被市場接受。

 音樂與美食共鳴,打造最溫馨的市集體驗

市集當天,除了豐富的永續商品外,學生也帶來了 現場鋼琴演奏,讓逛市集的民眾在音樂環繞中感受輕鬆愉悅的氛圍。鋼琴演奏者以柔和的旋律搭配現場環境,讓市集不只是購物的場所,更是一場 身心靈放鬆的綠色饗宴。

有參與者表示:「這次的市集很特別,不只是來買東西,還能聆聽美妙的音樂,試吃低碳稻米,感覺非常溫馨,也更能感受到永續消費的理念。」許多攤商也認為,這樣的安排提升了市集的氛圍,讓消費者更願意駐足,進一步了解產品與品牌理念。

 減塑行動持續推動,朝向更負責任的消費模式

食在小市集 長期致力於 減塑環保,此次市集再度落實 「裸賣」 原則,鼓勵消費者自備容器,並禁止攤商提供 塑膠袋與一次性餐具。此外,市集現場提供 租借餐碗與杯子 服務,讓消費者能夠輕鬆參與減塑行動,共同降低市集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食在小市集未來展望:拓展場域,吸引更多參與者

本次市集的成功舉辦,也讓主辦方開始思考 如何讓未來的小市集更具影響力。目前正在評估 拓展市集場域的可能性,例如於 介仁校區 或 建國校區等場地舉辦。然而,各場地皆有其限制,例如部分場地無法使用高功率電器、缺乏遮雨設備等,因此未來將進一步規劃合適的拓展方案,以確保市集品質與攤商的參與意願。

此外,主辦單位也將持續思考如何提升市集的 人流量與吸引力。目前已透過 社群媒體宣傳、校園海報張貼、音樂表演 等方式提高曝光度,未來可能嘗試加入 互動式活動、學生社團表演、消費集點兌換 等創新方式,進一步吸引學生與社區居民的參與。

攤商與消費者共創永續市場

本次 食在小市集 不僅讓參與者享受了 美食、音樂與環保消費,也成功傳遞了 低碳農業與減塑生活 的理念。透過這樣的市集模式,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 負責任消費的重要性,並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永續行動。

未來,食在小市集 將持續優化市集機制,提升攤商與消費者的體驗,讓這場充滿溫度的市集,成為推動 環境友善與社區共好 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