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消費合作社支持在地環境友善之產業
並持續推動慈大PGS認證與地方產學合作

透過教學研究資源協助光復與萬榮鄉推動地方創生,形成示範後能協助花蓮更多鄉鎮,同時校內推動通識教育創新讓USR理念及SDGs深植教職員生心中。

計畫目標如下:

1.教學創新方面:透過SDGs重新規劃通識課程架構與引導跨域學習路徑;
2.人才培育方面:透過蹲點問題導向式學習培養跨域人才;
3.場域永續發展:從地方創生培力,合作社進行小規模實證後,移轉協助在地發展;
4.價值創造方面:鏈結在地生產消費合作經濟並協助在地品牌塑造。

本計畫以花蓮光復及萬榮鄉為實踐場域(本年度因疫情影響部分場域活動改至學校附近國福與水源部落),透過在地共學協助盤點地方資源與問題,引導USR課群師生透過跨領域及議題導向學習嘗試解決在地問題,整體計畫以三大主軸「合作經濟推廣」、「慈大認證PGS倡議」、及「綠色行銷與永續旅遊」,打造連結生產與消費的合作經濟平台,並透過校內成立的時在永續消費合作社作為解決方案小規模實證平台,進而協助推動地方創生。

在綠色行銷與永續旅遊部分,從協助場域小農推動農業六級化起,讓消費者參與農業生產,進而肯定友善土地耕作進而產生品牌忠誠度;後續更協助部落場域夥伴振興族語與傳統技藝開始,協助部落開發部落文化特色的深度體驗遊程,前期在光復兩大阿美族部落及本期太魯閣族部落都推出叫好叫座的小旅行;此外為協助部落小旅行增加國際能見度迎接後疫情時代,更協助部落夥伴申請綠色旅遊標章GTS,充分發揮大學社會責任。

在PGS(參與式共保系統)的推動與發展進程上,慈大USR團隊支持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之三個夥伴供應團體:瑞穗有機柚子產銷班、豐濱鄉原住民產銷班、秀林鄉佳民村後山蕨起運銷合作社等農民組織;並推動「參與式保障認證系統」PGS理念教育,以及推廣PGS資訊平台「努力小農」APP。其中,在豐濱鄉雜糧產銷班,已透過共同討論完成了「共同願景」「種植規範」及「作業準則」之共識會議、「PGS利害關係人會議」,逐步啟動建置慈濟體系與農民之共同PGS架構。

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一直希望成為校園中最溫暖的角落,因此開發了很多不同的服務,包括找尋修鞋達人每周到校駐點服務,由合作社當媒介,從服務以來,校隊學生破掉的釘鞋、學生破掉的布鞋、教職同仁自己或家人壞了又捨不得丟的鞋子終於可以在校園由達人輕鬆的修復,這項服務頗受師生好評,同時延續一雙鞋子的壽命。

在世界地球日時,合作社進駐了環保洗衣精投幣式販賣機,只要投幣或用手機支付,就可以將洗衣精裝在自備的瓶子裡,三個月共有942公升的洗衣精售出,節省了2公升的塑膠瓶共471個,讓學生將減塑落實在生活中。

而為了達到更多綠色商品的進駐,合作社在學校的支持下,搬到更大的空間,連結外部的用餐區,舉辦校園LET’S TALK,落實將消費合作社建構為校園的生活教室,在疫情期間,仍邀請各領域達人,包括里山系列-返鄉青年甘苦談、花蓮使用台灣小麥自磨及自己培養的酸種麵包師、以及教師印度喜馬拉雅山的美麗與哀愁-談經濟與環保的議題等,這些座談串起了生產者、消費者、教師、學生、慈濟志業體、社員等線上參加,讓他們可以透過一次次的講座,了解負責任的消費與永續生產的關係,在生活中養成友善消費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