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階工作坊-東部場活動紀要

時間:2023年5月26日(五) 9-17點

地點:慈濟大學大愛樓L0201智慧教室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1號

  • 活動議程與課程紀要

活動議程共分為8個時段,本段將針對當日課程進行摘要紀錄與照片說明。

1.   時間內容講師
09:00-9:50這個時代為什麼
我們非合作不可?
邱奕儒 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理事 慈濟大學SDG教研總中心/主任

本堂課一開始以團隊協作的方式進行破冰,講師發給每人一張A4紙,寫下自己的姓名及三件事:1.我不為人知的專長、2.我的需求、3.我可以為別人提供什麼?

彼此介紹後,貼在牆上。並請學員思考「我們應為下一代留下什麼樣的經濟?」,接著進行簡報分享,重點包括: 1.集中式經濟與分散式經濟;2.合作社有什麼特色?3.生活中如何合作?最後進行QA交流。

老師說明經濟運作的模式-社群分散化 夥伴們張貼自己的專長需求資源表

10:00-10:50影片欣賞:他山之石- 從德國懷楊鄉談社區創生林邦文 計畫主持人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

講師透過德國懷楊鄉的影片來讓學員觀看國外社區營造的實際案例,社區如何透過市民參與展現共同意志,去保存社區的景觀提升生活品質,藉由影片帶大家省思社區營造能否達到地方創生的可能性,如何去創造經濟讓金錢留住於當地輔助當地社區發展的同時,還能夠留住在地青年在自己的家鄉發展。居民的參與、決策、執行展現了民主的一面,合作社的經營也是以人為主的經濟體,藉由講師的影片引導,帶入今日合作教育種子培訓班的主題,讓大家一起來了解合作社在地方創生這條路上的各種經歷。

請學員發表對影片觀後的學習與思考 說明合作事業地方創生的路徑

11:00-11:50互助金融的校園實踐張瓊文 東華校園儲蓄互助社/創辦人 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講師介紹儲蓄互助社的成立目的、背景、實際作法和財務現況,援用許多國內外案例,以及在校園成立儲互社的好處,闡明了「學生需要的不只是錢,還有金融知識與金融工具」,並分享東華大學在儲互社中發揮了學生的創意,訂立了許多實用或KUSO的金融優惠專案,而校園型的儲互社除了金融服務之外,更具備「創新」、「延伸」、「活力」與「扎根」等特質。期待將社會正義的價值重新帶回到經濟體系中。

講師分享儲蓄互助社的經營方式   學員專心聆聽

12:00-13:00午餐 & 逛逛食在小市集

本工作坊在茶敘時間分享的茶點零食,選購慈濟大學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中所販售的餅乾,合作社的進貨原則選擇以友善環境、健康環保為訴求的商品,包括喜願的蕎麥薄餅、雜糧棒;里仁的胚芽餅乾等;飲品則是選用三機的高纖減糖紫薯粉、紅薯粉沖泡包。午餐供應的部分,本單位提供蔬食午餐,是透過慈濟基金會發起的線上蔬氧訂餐平台訂購,該平台皆以環保餐盒為容器,用餐過程不為地球製造任何一次性垃圾,提倡環保減碳與健康蔬食。午餐過後,鼓勵學員散散步,前往本單位辦理的食在小市集去淘寶逛逛,小市集由花蓮在地的小農或友善環境的手作廠商所組成,提倡蔬食減塑,自備容器與購物袋。

午餐訂購線上蔬食平台的環保餐盒 邀請學員逛逛食在小市集-蔬食減塑

13:00-13:30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參訪邱奕儒 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理事 慈濟大學SDG教研總中心/主任

由講師帶領學員認識開設在慈濟大學校園的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介紹合作社的成立背景、理念、與國際潮流的接軌(永續發展指標),以及我們所關心的事和正在努力的目標,讓學員對於合作社有更深的了解。也透過店長的分享,更加了解第一線實務工作者的熱忱與用心。

講師介紹合作社的成立過程、理念      店長分享合作社的經營實務經驗

13:30-14:20讓消費合作社成為 校園最溫暖的角落謝婉華 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

講師延續上一堂的參訪課程主題,延伸分享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一路走來的甘苦點滴。合作社是透過教師、職員、學生、志工共同參與經營;期望是每個成員都能參與的大學社會責任,藉由負責任的消費支持負責的生產,用合作概念發展社區經濟,並創造「循環經濟」,實現物質、金錢、善意與愛的循環,老師列舉許多成立以來實現的很多創意、善意、環保等成果亮點與反響。透過合作社電子週報與社群粉專,由社員創立自己的溝通媒體,將想法理念與活動資訊宣達出去,期望讓消費合作社成為校園最溫暖的角落。

講師詢問夥伴對大學校園的期待是什麼? 請學員回應看法

14:30-15:50成功或失敗都是重要學習: 花蓮地區合作社實踐甘苦談李洺展 真食花蓮永續合作社/共同發起人

與談人分享自己先前成立合作社,後來關閉的創業歷程,引言人會時不時提醒學員注意並思考:注意與談人所總結經驗教訓的要點,都可能成為別人可借鑑的墊腳石,讓其他想要嘗試這條創業路的人,可以少走彎路、汲取經驗。同時也認識到在成立的歷程中,可能會面臨與思考的抉擇,遇見負面的聲浪、不同的意見,該如何看待。這堂課從創立者的過往失敗經驗來給予嚮往者更務實層面的思考。

    與談人分享創立合作社的經驗談  請學員將上午的資源單張貼給大家看

16:00-17:00QA時間 & 合作社線上學習資源說明賴昱亘 慈濟大學USR教學中心/專員

本時段分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邱奕儒老師將上午請學員寫的需求資源供給表,每人逐一發表給在場夥伴聽,讓大家在聽和講的過程中自行找尋有興趣有機會的夥伴進行連結。第二個時段由本中心團隊講師說明合作社的線上各項資源,鼓勵大家可以多元學習相關主題。

學員發表自己的專長、需求與資源 講師分享合作社的線上各項資源

  • slido

本中心有運用slido工具,在課程剛開始告知此工具的使用方法與連結,請學員在網頁中發問,會在課程的QA時段進行回應。

Q1為什麼沒有經濟行為,就不能稱為合作社?

回答: 如果一個組織沒有進行經濟行為,即沒有成員之間的合作和共同經濟活動,它無法被稱為合作社。合作社的本質在於成員間的經濟合作,而不僅僅是一個共同的組織形式或名稱。因此,經濟行為的存在是界定一個組織是否為合作社的重要標準之一。合作社的經濟行為並不限於獲利活動,也可以包括非營利性的經濟活動,如合作社為了提供公益服務而進行的合作活動。關鍵是成員之間的合作和共同經濟利益的追求。

Q2合作社需要有熱情的人群共同參與,但現實生活中自掃門前雪的狀況很普遍,如何突破這樣的困境?

回答: 確實,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關注重點,自掃門前雪的狀況很普遍。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並在合作社中激發熱情和參與度,可以考慮以下措施:

  1. 共同目標與價值觀:確保合作社成員共享相似的目標和價值觀。這可以透過討論和共識建立來實現,並確保每個成員了解合作社的使命和意義。
  2. 共享利益和回報:建立一個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確保每個成員能夠從合作社的活動中獲得合理的回報。這將激勵成員更積極參與,因為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付出將得到公平的回報。
  3. 開放的溝通和參與機制:建立一個開放、透明的溝通和參與機制,使每個成員有機會參與決策過程、表達意見和提出建議。這樣的參與機制可以促進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合作,並使每個人感覺被尊重和重要。
  4. 激勵與認可:及時且公正地認可成員的貢獻和努力,並提供相應的激勵措施。這可以是經濟獎勵、社會地位提升或其他形式的肯定和鼓勵。通過激勵與認可,成員將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進而更加投入合作社的活動中。

Q3資本家與資本主義對大眾生活與社會文明影響甚鉅,創造了金錢*消費便利的消費機器人模式,合作經濟需要成員參與社務/業務,接觸者少、覺醒者更少,而樂於投入並促成成功者,少之又少,無論如何,應該要從自身做起,但在如今的共學平台上,以及所有合作教育課程中,我想聽聽各位老師的看法,想法。

回答:當涉及到資本主義和合作經濟的問題時,人們的意見各不相同,這是一個非常廣泛和複雜的話題。有些人認為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和個人自由帶來了經濟增長和創新,而其他人則關注資本主義的不平等和環境影響。同樣地,合作經濟被一些人視為一種更具社會正義和可持續性的經濟模式,而其他人則可能擔心其可擴展性和效率。個人也應該從自身做起,透過積極參與、學習和實踐來推動合作經濟的發展。最重要的是,這個議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資本主義和合作經濟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這將有助於形成更全面、客觀和深入的觀點,並為我們面臨的挑戰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Q4請問儲互社募款來源與合法性?

回答:儲互社不能募款,其法源為儲蓄互助社法。

  • 回響

學員們在當天的課程中除了當一位吸收知識者之外,有更多機會透過交流、分享、發表意見、介紹自己、提供資源、釋出需求。讓每位學員都能成為主角,相互認識,彼此串聯,找尋理念與期望契合的同伴,因此在會後許多學員仍持續互相交流,交換聯絡方式,作為實現理想的起點。

講師運用slido工具回應學員的發問 會後夥伴持續交流.尋找理念接近的同伴

東部場次講師與工作團隊合影(左起:林邦文、邱奕儒、謝婉華、賴昱亘、詹智婷、陳銘鴻)